top of page
excohk_rin

由想像構建的,為何不能稱為「歷史」

「應該點樣定義失物?如果失主想要返就話係失物,假如唔想要,其實即係垃圾?」


藝術家王鎮海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創作的《失物萬事屋》對「Lost & Found」有新一層闡述:既然「唔想從好宏觀嘅歷史角度出發」,便索性透過展出或重現失物面貌、仔細並有條理地記錄在案,「可以透過失物去了解呢到係個點樣嘅地方。」


了解一個地方,是否必須要從它的歷史出發?例如,失物當中有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陶器,大概已足以摸索出中心內設陶瓷室的事實;若然是遺失了跌打膏藥呢?「我又會想像佢會唔會係做藝術做到周身酸痛呢?」無論是藝術家或者觀眾,也許都在展覽中留下無數的問題及想像。


以小見大的構想,又何不為中心賦予另一層意義?


不少失物已被遺忘多年,若然嚴格定義,大概只是廢棄之物,但藝術家把他們重新製作、造成紀念品,倒也巧妙地重新令它們成為令人雀躍的存在。


「廢棄之物」與「失物」、全由擁有者決定;失物背後的故事,也全憑我們想像,這種由藝術出發的想像空間,又何不是構成中心歷史的一部分?

----------

《失物萬事屋》王鎮海 @hongkongvisualartscentre

日期|即日至2021年10月18日

時間|星期一、三至日 10:00-21:00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半山堅尼地道7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