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季期間,城中塌樹多不勝數。倒下的大樹,到底最終魂歸於何處? 今年剛啟用的 Y·PARK 林·區 立於香港西部邊陲地帶,正正位於 T·PARK 源·區 旁邊。兩者同是建於曾咀煤灰湖舊址的環保設施,不同的是T·PARK處理污泥,Y·PARK則處理園林廢物。
何謂園林廢物?倒塌的大樹、散落的樹枝、路邊的雜草,甚至家中的盆栽,都是普遍的園林廢物;Y·PARK則最主要處理大樹樹幹等「大碌木」。經處理後,廢木隨即變身為木傢俬、堆肥、貓砂等,猶如重獲新生。
而除了生產各種實用的木再生產品外,高質素的原木其實亦可作藝術及娛樂用途。環境保護署近日就與香港雕塑學會主辦、土木工程拓展署協辦、POINTSMAN策劃的「他山之木 ── 延續、轉化、再生!」體驗日,將會展示八組藝術家使用回收木材製作的木雕塑與裝置作品,同時亦有導賞團、音樂會和一連串活用回收木的工作坊。
被棄置的植物在眾人巧手下,可以製成紙張、天然蚊香、埔姜茶等。流程未必最嶄新奪目,但在樹木簇擁的自然中遠離煩囂、吹著秋風,每個手作活動都似是放鬆療程。一張紙、一磚蚊香、一杯熱茶的紋理、觸感、氣味,都各有特色、性格。 除此之外,亦有八組藝術家遠赴 Y·PARK 現場,親自挑選樟木、相思等各種本地木材,進行多番試驗摸索,並化枯木為神奇。「以前讀書時老師說過,木材本身會與你交流、建立關係,你自然就知道該如何處理了。」藝術家王俊昇的作品,使用回收木材與衣車腳踏,做成人馬的形象,名為《凱隆》 —— 靈感正源於希臘神話中多位英雄的恩師人馬凱隆:「就如凱隆傳授知識給學生,上一代的勞動力與智慧,如木頭象徵的建造業、衣車象徵的製衣業,藉著觀眾與裝置的互動,呈現出一種傳承的意味。」這種傳承,並不僅限人與人之間;放諸人與自然之間,也同樣適用。
另外一組藝術家童昭安與嚴瑞芳則各司其職,童昭安運用建築知識設計整體結構及組合系統,嚴瑞芳負責研究音箱與概念 ,夫妻檔合力創作出互動式作品《日曰》。一個個木製音箱象徵大自然發出的聲音:「這次創作多了一重意義,因為可以運用這些與自己一樣土生土長的木頭。」
在這個猶如開放式工作室的地方創作,藝術家們不但需要面對打風落雨等不測因素,更要配合實際地形尋找適合放置作品的地方。這一連串挑戰不僅對藝術家們來說相當新奇有趣,隨之而生的作品對觀眾而言相信也非常新鮮。秋意正濃,何不趁好天氣遠征大西北一遍,體驗一下何謂「延續、轉化、再生」?
----------
「他山之木 ── 延續、轉化、再生!」體驗日
日期|2021年11月27日至28日
時間|10:00-18:00
地點|屯門稔灣路曾咀Y·PARK 林·區
費用|免費
報名|請見linktree
活動內容:
①七感玩木工作坊(瑜珈、自製炭筆寫生、音樂禪、造紙、製蚊香、製埔姜茶)
②雕塑創作營成品展覽
③源木.園音(音樂工作坊與音樂會)
----------
文:#excohk_xenia(本文僅屬個人意見)
編:#excohk_rin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團體及形式的投稿、活動分享、創作企劃及意見。歡迎與我們一起探索新的意念,或是成為合作伙伴,與我們共同成長。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