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傳統與現代價值之間

新界鄉村的點燈儀式有甚麼象徵和意義?


筆者早前到訪了新界錦田水尾村的鄧氏宗族點燈儀式。點燈儀式主要用以慶祝新添男丁,將他們的名字寫入族譜,並告知神靈與祖先族內添丁,祈求男丁得到祂們的保佑和祝福。香港目前仍然有其他鄉村舉辦點燈儀式,例如厦村、沙田大圍村等。不過相比以往,儀式中的一些環節在近年已經消失,例如過往進行「收燈」前會祭祀祖先,但近年祭祖人士減少,加上儀式沒有特別擇吉時,所以村民可以自行決定甚麼時候去祠堂「化燈」,並無固定時間完成一系列的儀式。


當日筆者約早上九時到達水尾村,只有幾位特意來參加收燈儀式的村外人聚在祠堂前,但未見有村民準備。後來向一位路過的居民問過,才知道收燈前一日正月十五是洪聖寶誕,當晚大家參加晚宴載歌載舞,所以多數村民還在休息,很少人在早上做「收燈」。確實,祠堂外亦放滿慶祝洪聖爺誕生的巨型花牌,並搭了上演神功戲的木棚。


在等村民前來收燈的時間,筆者決定到處走走。村內早上人煙稀少,十分安靜,只有幾個人在散步。筆者發現,村內原來至少有三至四間屹立多年的鄧氏祠堂,各自都掛上一盞點燈用的燈籠,而燈籠後放著牌位,以告知祖先今年有男丁出生。


大約十一時,筆者一行偶遇一家人前往祠堂收燈。他們先在入口旁的神臺上香、燒紙錢和斟茶。然後在燈籠上撕走一張紙並放到祖牌前,接著往地上灑茶。之後,各家各戶都要把燈籠上的紙帶回家做拜神,到晚上就會「化燈」,即把燈籠燒掉,整個簡單而隆重的宗族點燈儀式便完結了。


雖然筆者無法參加正月十五日的點燈儀式,不過從朋友口中得知,當日人流比收燈儀式多。村民一大早便會準備祭祀用的雞、水果等祭品,又會煲一大鍋「丁粥」。因為這是為嬰兒舉辦的儀式,所以會以粥為主食,有男丁出生的家庭也會準備餸菜,邀請所有村民和村外的參加者一起用餐。


除了點燈儀式,至今有部份鄉村傳統儀式仍然不允許女性參與,生孩子也只有男丁才會被重視。不僅在香港,世界各地民間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中,往往會出現「文化保育」和「摒棄陋習」兩種聲音。身處性別平等的現代社會,我們又可以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

【#excohk_遊記】

錦田鄧氏宗族點燈(已結束)

日期|農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

地點|新界錦田水尾村

---

文:#excohk_katie(本評論僅屬個人意見)

編:#excohk_saj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