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香港粵劇界殿堂
- excohk_mg
- Mar 3
- 2 min read
不論是舊物、舊事還是舊人,香港人近年彷彿已經習慣了不停地說再見。
新光戲院結業的消息傳了十幾二十年,到今年終於要拉下帷幕。然而事實上,筆者雖然不時會看本地舞台劇,卻從未入場看過一場粵劇——新光戲院的霓虹大招牌,也一直僅作為電車路上的地標存在於腦海中。
踏足新光,隨即被滿天的波波燈、紅燈籠、匾額和對聯,以及貼滿四周的海報包圍,不僅營造出上世紀的懷舊氣氛,亦是清晰地宣示着新光「粵劇殿堂」的地位。由於行政上或其他各種限制,許多來自各地的粵劇劇團較難租用政府場地,而作為香港唯一一間達千人規模的大型私營劇場,新光戲院自然成為了粵劇界五十二年來的大本營。
現場所見,觀眾許多都是較年長的人士,似乎喜歡「睇大戲」的年輕一代實在不多,反倒是有家庭帶同老人細路一起入場。當日筆者觀看的劇目並非《帝女花》等經典劇目,而是以中國現代史為主題的新劇目。或許是希望讓粵劇與時代接軌,近年香港不少新派粵劇都融合了現代元素,因此這些劇目中的角色都不再化紅白臉和穿戲服,而是打呔穿西裝,甚至以外國人為主題,近年的《粵劇特朗普》便是一例。
筆者看的這齣劇也是其中之一:劇中既有拿着牛角包的法國麵包店老闆,也有載歌載舞的戴卓爾夫人——共通點是所有人都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劇中甚至有洋服舞者隨《藍色多瑙河》翩翩起舞的畫面,令筆者有感粵劇與現代音樂劇原來可以如此相類似。然而,這些劇目既有西洋元素融入,卻依然保留粵劇獨特唱腔與中樂伴奏,可說是一種相當有香港特色的文化產物。
謝幕時,台上一眾老倌都難掩不捨之情,訴說新光陪伴他們成長的故事。隨著新光結業,粵劇受眾也日益老化,香港粵劇產業日後發展之路仍不清晰。不過,以廣東話作為母語的我們又是不是要問一下自己:我是否有好好認識與廣東話相關的各種文化與藝術產物?
---
【#excohk_遊記】
新光戲院
日期|2025年3月3日結業
地點|北角英皇道423號
---
文:#excohk_mg(本評論僅屬個人意見)
編:#excohk_saj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