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考一考你:上年的4月3日,你在做甚麼?你能回憶起那一天的生活嗎?
現時在亞洲藝術文獻庫舉行的展覽《香港再偶拾》以1990年的展覽作為範本。當年的展覽是紀錄全港市民在當年9月7日所發生的人和事,而今次則以數據庫記錄的日期中位數:1996年10月19日作為標準,分別邀請6組不同年齡層的藝術家及組合回應議題。
當然,作為藝術文獻庫,展覽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便是藝術史。因此,當由個人過渡至團體、日與年這兩個不同單位作出比較時,當中的分別、記憶與現實的差異、每個人的說辭,都描繪了一段模糊的記憶。回憶放大、整合,便成歷史。要回憶起久遠的1996年,可能需要透過當日對昨天和明天的想像,來拼湊出模糊的記憶。或者可能需要尋回當日的文件、月曆、刊物、歌曲、廣告,才忽然想起某段時光。又可能需要問周遭的人,雖然你多數只能得到一個「吓?點記得呀!」的答覆,但過了幾天,說不定被隱藏在歷史塵埃下的一份檔案就被好奇心重新勾出來——將所有片段拼湊出來,就不難猜到「歷史」是甚麼。哪些創作媒介最流行?藝術圈的熱門話題是?藝術家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所謂「歷史」,也只是由不同人的平凡角度與生活組成而已。
當「時間」這種抽象的概念被具體化、成為量度和排序的某種參考和數值,那是否代表人們的記憶和「時間」的概念,其實早已被某種人設的規則所規範?當我們要記起某一天的生活,可能現代人會去翻找Instagram或snapchat的某個story;而在社交媒體還未有這麼流行的時候,文件和實物成為唯一的物證,去證實那天的時間真真實實地存在過。假設沒有了書面紀錄,那麼我們模糊的記憶到底是不是全不可靠?
眼前的一切「歷史」,到底是不是真的歷史?
---
【#excohk_展覽】
香港再偶拾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館)
時間|10:00-18:00
地點|亞洲藝術文獻庫(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
文:#excohk_rin
遊展 @excohk 歡迎任何形式的推廣、媒體合作和活動策劃等邀請。期待與你一起探索新的意念,共同成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