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介紹個筆者十分推薦的展覽。
難以想像電子與藝術混合起上來竟有如此新火花。早期的數碼電腦技術極度昂貴,不少被應用於軍事、戰爭通訊用途,到現在已經轉化成一種普及的技術。相信十多年前都還未有人能想到,幾百元就能買到一部功能齊全的智能電話。電子技術半世紀的進化,回過來看確是驚為天人。
南豐紗廠六廠舉行的展覽《織碼如詩》混合IT與藝術,內容簡單易明,即使是像筆者一樣的電腦白痴,亦不覺得深奧沉悶,反而看見了不少新的角度,譬如說將廚房比喻成電腦運算工作:落單、煮食、出單⋯⋯各種電腦程序混合一起,就成為了一道「菜式」。
由二進制碼組成的「菜式」,將原本了無生氣的一大堆「1」和「0」變出無限的可能性。藝術總監崔泰潤先生將這種可能性運用到「關懷殘疾人士」中,因為電腦的I/O其實就像人的五官,視覺(Web cam)、聽覺(收音咪)、觸覺(Trackpad)⋯⋯運算後再轉化成語言,語言再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記憶。
展覽加插了大量塗鴉式的公仔畫,梳理了藝術家許多有關人生的問題與哲理。比起虛浮難明的大道理,更始是基於事實與科技而啟發的真實情感。
「記憶與載體是不同的。」常說電腦和程式碼是種冰冷的載體,但是你可以看到與心光盲人學校合辦的工作坊(以縫紉方式表現「關係」)、能夠訂製「科技物件」的發明店(例如有個說書人訂製了一對發光手套,吸引觀眾視覺)、為公園澆花的手機遊戲、二元碼心意卡⋯⋯沒想過一個以科技為主題的展覽,會做得如此有溫度。
展覽提及紡織與編碼有許多相同之處:某些固定的pattern、琳瑯滿目的編造方式⋯⋯但筆者覺得最值得思考的,卻是「加入人的情感」這一部分。既然一份「活」的藝術品、編織品能夠感動人心,逐條輸入的數碼訊息也同樣能夠以溫柔感動人心。
The core question is, do you believe the world can change for the better?
----------
《織碼如詩》
日期|至7月18日
時間|10:00-19:00(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南豐紗廠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荃灣白田壩街45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