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長存香港的原生泥土
植物有原生,家庭有原生,那麼你腳下的土壤呢? 筆者近日在香港版畫工作室碰上了一個有趣的展覽:李美娟的個展「維城淨土II - 煉土採色」。承接上集,這一個展覽同樣以香港的原生土壤為題 —— 「維城淨土I」以陶瓷作為介入的媒介,這次卻以「顏料」作主線,講述她如何採集、瀝土、篩煉...
Oct 30, 2023


未來藝術家的實習
你還記得作為社會新鮮人的你,曾經有着怎樣的模樣嗎? 大家踏入社會前,很可能都體驗過一兩份internship工作。那麼你又有沒有想像過,藝術家的internship會是怎樣的呢?作為一間向來支持本地年輕藝術家的畫廊,@wurearea...
Oct 26, 2023


在香港「居住」的狀態
你會怎樣描述你在香港「居住」的狀態? 「居住」的狀態有很多種。上一個探討「家」的展覽以「棲居」(Habitat)作主題,伸延到今次的「常居」(Dwelling),繼續探索人在「居」這方面的不同理解和光譜。筆者很可惜未有機會到訪上集的「棲居」,故是次也只能基於的「常居」內容與...
Oct 12, 2023


中秋看燈,還是看燈籠
LED燈普及後,不僅取代了霓虹招牌,不知何時更纏滿了植物與草地。 中秋將至,往海旁一走,最搶眼的不是燈籠,而是閃個不停、顏色濃艷的燈串。不知道是否受這個情景啟發,現時在 @tangcontemporary 舉行的個展 《沐光壯行》當中,亦有不少畫作描繪了發出異光的植物景象。...
Sep 25, 2023


走進那些已消失的時空
當一件事物在現實消失殆盡,你的記憶又有否跟着消逝? 筆者幾年前到訪過皇都戲院,依舊記得那是一個佈滿塵垢痕跡的地方 —— 地下破舊的鋼琴與櫥窗;日日有人來朝聖的「真體字」手寫招牌小店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隨着清拆方案塵埃落定,筆者對於建築內細節的記憶,可說是所剩無幾。本身對科技...
Sep 22, 2023


文人的心靈物語:茶具與生活
見微知著,一個人的穿著用度反映了他們對品味的追求。而對於古時文人雅士而言,書齋內的文房雅玩、茶席上的茶具器物,便展示了他們對於美學、品味、氣質,甚至生活態度的追求。 近日,茶具文物館推出最新展覽「文人文玩——中國文人用具與茶生活」。展覽共有四個展廳,一共展出近百組以竹、玉、...
Sep 1, 2023


上一代如何慶祝生日?
古時交通不便,又未有互聯網,維繫友誼自然更為難得。若一生中可交得一二知己,朋友之間的情誼自然更濃。現在大家的交友圈子更為廣闊,你覺得自己為別人慶祝生日的心意,有否因此逐漸淡薄呢? 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辦的「雅慶——給至樂樓主人的生日賀言」展覽,正是以「原來文人是這樣慶祝生日的」...
Aug 25, 2023


Hello 非遺
你可能見過美食車、雪糕車、廣告車 —— 但你有沒有上過一架展覽車看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舉行已有一段時間,不過筆者在途經將軍澳時才第一次遇到流動式的展覽車。專車大細有如流動圖書館一般,麻雀雖小,但仍展出了好幾種不同手藝與文化習俗。有形的,便像兔仔燈籠一樣以實物展示;無形的...
Aug 17, 2023


建築、主義與歷史之後
展覽與書本最大的分別在哪? 現時在深水埗合舍舉行的展覽以香港的粗獷主義建築為題。展場中擺放的圖則、建築模型、刊物和描述緊扣着當中歷史,觀者能夠了解到粗獷主義建築的基本背景、盛行時期,以及建築師資料等等。展品展示的視覺效果清晰易看,亦反映出團隊在資料蒐集上的充分努力。...
Aug 15, 2023


比卡超,自然和香港印象
路過中環,不妨來一場秋至前的藝術盛宴。 ⚡️ 捉一隻pokemon!@davidzwirner 自從小時候擁有第一部gameboy以後,你是否與筆者一樣,都迷上了比卡超的魅力?藝術家以寵物小精靈為題,創作出一幅幅古靈精怪又活潑的大卡片 —...
Aug 14, 2023


在浮世中分辨夢與現實
在茫茫浮世之間,我們如何分辨夢境與現實?筆者在過去的週末分別到訪了黃竹坑的數間畫廊,正好對這個話題有所反思。 💭人在浮世,無可奈何 由陳子澂策展,在 @benbrownfinearts 舉行的個展「浮世」匯集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作品概念來自日本浮世繪,結合現實生活和幻想,...
Aug 10, 2023


退休才可以慢下來觀察四周?
臨近畢業季,當然要欣賞一下畢業生的藝術展覽。香港藝術中心是其中一個常常舉辦畢業展的地方。 今年展覽的主題名稱「遊園終日」翻譯成意大利文後,叫「Umarell」,意思大概是一些經常在地盤外花時間觀看工人施工的退休男性。人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後,便會開始思考娛樂,繼而開始產生知識和...
Jul 20, 2023


若物種真的有如我們希望般生長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的個展現正在大館的賽馬會藝方展出。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以人類和「他者」作主題,反思環境、大自然、基因、科技等議題,製作出來的「生物」有著高度像真的肢體形態、相貌特徵、神情感覺 —— 作品採用的髮絲也是由人髮編織而成。...
Jul 7, 2023


在人間體驗六道輪迴
「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無量壽經》 你有想像過,其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不只得一個嗎?那麼我們人生的起點,到底在哪一個世界?新媒體藝術家陸揚在亞洲的最新個人展覽——「獨生獨死香港體驗中心」選擇在通透的油街實現...
Jun 8, 2023


誰在幕後撐起電影?
如果要透過一個展覽來呈現你的日常工作,你會擺放什麼展品? 除了早前在JCCAC看過的電影劇照展覽,這次要介紹的展覽同樣大開眼界,讓筆者認識了更多電影產業中的幕後工作。現時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行的「無中生有 - 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可說是鉅細無遺地揭露了美術指導及服裝造型...
Jun 1, 2023


留住香港最燦爛時光
很多事情都有期限,那麼光呢? 現時在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是黃進曦與周俊輝的雙人展《浮山蜃市星閃閃》。若要簡單總結兩位本地藝術家的背景,周俊輝的多以老照片和電影作題材,並加以重新演繹;而黃進曦的畫作多環繞風景寫生,所用之色彩飽和度高。因此不難聯想,這次兩人的展覽以香港作為主...
May 24, 2023


來趟內心的大掃除
筆者有一排很喜歡執屋,清清舊物。整理好雜物後,看到終於被騰出來的空間,心情很是放鬆。自此以後,筆者就會每個星期找出一個需要執拾的角落,翻翻找找再收拾。 來到 @wurearea,看到關於積物的展覽 @stuffy.here...
May 24, 2023


古人如何借書畫談情
不論古今,藝術家常寄情於作品中,藝術與感情總能超越時間和地域,今次,香港藝術館@hkmoa 帶我們走進古人含蓄細膩的感情世界。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乃著名書畫鑑藏家劉作籌先生捐贈予香港藝術館的一批珍藏,藏品之多囊括由六朝時期至二十世紀的作品,當中主題、流派、風格各異,是次由香港...
May 19, 2023


和平與煩囂的交替
走進曾建華的《寒江》世界,感受現世和平與煩囂交替。平靜與紛亂,月圓與月缺,都是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香港藝術館最近以情書為主題,舉辦「情書——跨越虛白時空的不朽情懷」展覽,除展出二十八組精選虛白齋藏品 ,亦邀請香港藝術家曾建華創作場域特定投影裝置作品《寒江——在此與那之間》...
May 18, 2023


設計中的光譜:由時裝化作媒介
時裝於你而言是甚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由香港設計中心「設計光譜」呈獻《譜.度.時尚》展覽以40多個在地化設計項目,展現時裝的貼地,以及整個產業的不息循環,從時裝看時尚,教你品味生活中美學。 展覽透過劃分五大設計展區:環境及空間、時裝及配飾、傳訊、產品及展示、社會及包容性去...
May 18, 2023
bottom of page